财政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绩效评价报告

为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和《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规定,财政部预算评审中心组织专家和第三方机构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4-201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开展了绩效评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背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下简称“杰青基金”)自1994年设立,主要是为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而特别设立的科学基金。杰青基金由基金委负责管理,是基金委人才项目中认知度最高的项目。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杰青基金工作,该项目资助强度从1994年的60万元/项增加至400万元/项(数学和管理科学280万元/项),年度资助数量从1994年的50人增加到每年200人。2019年在李克强总理的亲自关心下扩大至每年300人,支持强度维持400万元/项(数学和管理科学280万元/项)不变。至2019年末,杰青基金已累计资助4284个项目。杰青基金资助学科分布在数理、化学、生命、地球、工程与材料、信息、管理及医学8个科学部。


(二)项目目标。杰青基金旨在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吸引海外人才,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三)主要内容及预算支出情况。杰青基金2014-2019年度共计投入504840万元,资助1287个项目。杰青基金实行定额补助资助方式,基金委按预算将中央财政资金足额拨付至项目依托单位。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及评价结论


1.评价范围和目的。根据杰青基金的实施年限,确定本次绩效评价范围覆盖已结题项目(2014年)和在研项目(2015-2019年),共计1287个项目。全面了解杰青基金的决策管理机制、管理模式、项目成效等情况,总结杰青基金管理经验,更加高效配置科技资源,充分发挥杰青基金的示范作用,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2.评价指标体系。依据《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号)进行指标细化和分值设定。决策指标包含项目立项、绩效目标和资金投入3个二级指标;过程指标分为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2个二级指标;产出指标细化为科研成果1个二级指标;效益指标分为项目效益和满意度2个二级指标,总分值设定为100分。绩效评价结果根据评价分数分为4个等级:综合得分在90(含)-100分为优,80(含)-90分为良,60(含)-80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


3.评价方法及实施。本次评价工作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在具体工作中,综合采用“因素分析法”“专家评分法”和“公众评价法”的方法进行评价,具体包括座谈、专家函评、访谈、数据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式。


本次绩效评价是对6个年度入选杰青基金的总体评价,根据入选杰青数量多、批次多、学科部别多的特点,确定了从“点”入手,从“线”深入,从“面”分析的评价思路。即由40位专家(共8个学部,每个学部聘请5位知名专家,院士占比50%)对65个随机抽样项目(占2014-2019年项目总数的5%)进行重点评价;选取70位杰青基金项目负责人对杰青基金管理全过程进行评价;选取9家单位(根据杰青基金项目依托单位分布及项目数量确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对6年所有入选杰青基金的基础数据,从人才成长、学科分布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4.评价结论。该项目绩效评价得分为92分,绩效评价等级为“优”。评价认为,杰青基金坚持严格的评审程序,通过竞争择优支持,倡导自主选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杰青基金已成为我国覆盖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的项目解决了一些关键科学问题,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助推了我国基础研究水平的发展,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一支排头兵。


同时评价发现,杰青基金在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中落实“放管服”要求有待进一步深入;“去帽子”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项目原始科技创新成果有待进一步深化。


三、绩效评价指标完成情况


1.决策指标分析。该指标分值15分,评价得分14.3分。该项目立足于基础研究的定位,为科研人员创新提供支撑。评价发现,杰青基金深入贯彻国家创新和人才战略思路,全面落实基础研究和科技改革的要求,紧紧围绕基础研究设置项目,边界清晰目标明确。自主选题的方式能够契合基础研究的规律,更好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潜能,营造了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顺应改革要求,创新资金管理方式。杰青基金资金分配充分考虑科研人员开展基础研究的需要,采用先期拨付的方式及时启动基础研究,确保研究不受资金拨付进度限制。


评价也发现,部分项目研究内容与基础前沿研究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专家发现,65个被抽取项目中的部分项目与基础前沿研究定位有一定的偏差,聚焦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需求有待加强,如信息科学部的7个项目、地球科学部的1个项目、管理科学部的4个项目。


2.过程指标分析。该指标分值25分,评价得分21.5分。该项目持续改进项目管理措施,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杰青基金在资金管理上落实科研改革要求,预算执行与任务研究内容匹配性较好。特别是2019年制定并推行“包干制”,取消预算编制,不设科目限制,实行项目负责人承诺制,有利于激发基础研究的创新活力,受到新入选杰青的普遍认同。杰青基金“放管服”工作持续推进,明确申请时不再提供学术委员会或专家组推荐意见。杰青基金采用通讯评审、会评评审和评委会审核的全链条闭环评审方式,与基金委其他人才项目保持一致。在通讯评审中通过系统指派并扩大专家数量的方式,提高通讯评审的质量。在会议评审中实行契约化管理,并完善现场管理规则,提高会议评审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评价中也发现,杰青基金在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中需要进一步落实落细,提升管理效能,优化资金管理措施,保障科研活动顺畅开展,进一步提高杰青基金预算执行率。年度总结、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的评价标准要进一步压实,确保监督管理措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产出指标分析。该指标分值35分,评价得分31.7分。引领了基础科学的创新态势,高水平成果不断涌现。杰青基金能够较好地按照计划书的要求完成任务目标,部分项目超额完成任务目标。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具有一定先进性和创新性的成果,在重大关键技术方面逐步实现了由学习跟踪向并行发展的转变。新型高效铂基、钒基系列催化剂研究中设计的化学链脱氢生产新工艺打破PDH工艺的国际垄断,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卡脖子”问题。小鼠胚胎造血干细胞(HSC)的起源研究在揭示HSC发育全新位点及调控机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推动了国际HSC发育领域的研究进展。带动了学科的跨越式发展,部分学科实现领跑。在杰青基金资助下,促进了一批优势学科国际化发展,扶持了一批薄弱学科,培育了一批新兴交叉学科。我国天体物理、能源利用、粒子物理、生物材料、量子信息、公共政策理论的研究获得了长足进步。


被抽取的65个项目能够较好地完成既定研究目标,成果突出,但少数项目的成果原始创新性及项目负责人的实际贡献有待进一步挖掘。专家发现,个别项目研究追逐科学热点,创新性不够,代表性原创成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项目的成果显示度有待凝练,项目负责人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个别项目负责人在其提供的代表性成果中的贡献度不够显著。杰青基金接续支持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重大优秀成果未能在基金委资助体系及其他国家科技计划中做有效的衔接,成果应用不够充分。


4.效益指标分析。该指标分值25分,评价得分24.6分。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项目负责人普遍成长为相关领域学科的带头人。对人才成长显示度评价发现:2014-2019年,共有25位杰青基金项目负责人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完成人,占获一等奖总人数的73.53%;共有113位杰青基金项目负责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不含外籍院士),占当选院士总人数的60.75%;共有53位杰青基金项目负责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不含外籍院士),占当选院士总人数的25%。2014-2019年,杰青基金项目负责人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占“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比例超过50%。许多杰青基金项目负责人成长为本领域杰出的青年科学家,并形成了一些具有创新活力的高水平科研团队。杰青基金扩大了基础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当选外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的青年学者,多数获得过杰青基金资助,如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现有70岁(含)以下中国大陆地区外籍院士17人,其中16人获得杰青基金资助。形成了杰青基金品牌,获得各界广泛认可。杰青基金为青年科学家开展基础研究搭建广阔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促进科研人员的成长。杰青基金立足基础研究,项目定位清晰,按学科设臵分类资助规模,建立了公开科学的选拔机制,对其他人才项目的示范作用明显。对杰青基金满意度调查发现,通过多年发展,在学术界享有很好的声誉,成为基金委品牌项目,项目申请竞争日趋激烈,近5年的资助率不到10%。领域专家对杰青基金的定位、支持方式、支持强度、选拔机制、部署的系统性以及品牌认可度高。杰青基金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申报、项目管理中和杰青基金改革等具体管理环节和要求相对满意。依托单位对杰青基金管理、学科部署、选拔机制、入选人才对本单位科学研究的带头作用接受度高。专家学者、项目负责人和项目依托单位对杰青基金的管理和作用都有较高的评价。


四、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杰青基金聚焦基础前沿科技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导向有待进一步加强。杰青基金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略有不足,部分项目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杰青基金定位于支持基础研究,对基础研究的细分领域聚焦尚有不足,部分项目研究内容宽泛未能有效聚焦。杰青基金对原始创新的关注度有待提升,部分项目属于跟踪模仿,个别项目负责人本人的代表性成果不突出。


(二)杰青“帽子化”现状尚未扭转,突出项目属性的相关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杰青基金作为国家人才战略中最引人注目的项目之一,是要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相应的科研任务,不是荣誉称号。近年来却逐步成为评价科研人员和依托单位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基金委在扭转杰青“帽子化”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在评审、管理中并未突显杰青基金的项目属性,未能平衡好研究内容与已取得成绩的关系,仍然存在“重成绩(论文、奖励)轻研究”的现象,导致一些单位和人过度关注杰青基金的称号而非科学研究。


(三)杰青基金管理措施有待优化。申报资料和过程管理需要填写的表格、报告多,对科研人员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杰青基金评审专家构成有待优化,未能充分体现基础研究小同行和国际专家的重要性。不同学部管理水平不一,在落实评审要求、开展监督检查等方面存在差异。


五、相关建议


(一)进一步聚焦基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注重科技成果的原始创新。建议杰青基金进一步关注基础学科的内涵和延伸,在遴选项目时进一步强化具体科学问题的解决,把项目部署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上,更加注重长线的科研成果,有效提升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特别是项目负责人本人的代表性成果。鼓励杰青基金项目负责人在一个领域深入系统的工作,不过度追逐热点和潮流,潜心研究而非经营,注重科研成果的原创性。杰青基金要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坚持科技创新三个面向的总要求,强化顶层设计,优化杰青基金资助体系。


(二)进一步适应人才项目要求,营造潜心研究的良好学术氛围。杰青基金代表的是学科研究的发展方向,建议将研究工作质量放在第一位,鼓励原创性、前沿性的工作。切实强调项目属性,加大力度引导有关部门和单位切断杰青基金项目负责人与薪酬待遇、晋升评奖的直接联系,避免无序竞争。同时引导申报者关注科学研究本身,而非学术包装,避免通过包装项目来获得头衔,再反过来用头衔包装项目。强化管理手段,避免搞关系、拉票数、拼文章的不良现象,确保杰青基金回归项目的本质。


(三)进一步改进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水平。在评审中进一步优化专家构成,提升评审科学性和公平性。将杰青基金进一步导向科学研究,形成崇尚科学的氛围,规避项目管理中的自由裁量、人情影响,杜绝不良科技项目风气的影响。同时进一步简化评审材料,落实科研项目减表行动。在管理中注重实效,优化管理环节,规范管理要求,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来源: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绩效评价报告


2020年7月28日 17:45
浏览量:0